2015年,西部四川省農田水利建設有哪些目標?農村飲水安全工作能否達到預期?深化農村改革的大背景下,西部四川省如何結合自身實際,把農田水利改革推向縱深?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近日采訪了省水利廳廳長冷剛。
目標:新增飲水安全人口470萬人
記者:讓老百姓有水澆田、有干凈水喝,這是四川省農田水利工作的重點,今年四川省在這兩個方面有哪些動作?
冷剛:農村飲水安全工作事關民生,在這方面的力度不能減。新的一年,我們首先要繼續加快推進農村飲水安全、抗旱應急水源工程等民生水利項目建設。全年力爭解決470萬農村居民的飲水不安全問題。
其次,要持續加強農田水利項目建設、建后管護和新技術的推廣,繼續加強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強化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力爭新增和恢復蓄引提水能力4億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0萬畝。
改革:探索農田水利社會化建管
記者:農田水利建設,尤其是在小農水、五小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如何發揮群眾的主觀能動性,調動社會資金、社會力量參與?
冷剛:我們將進一步探索農田水利社會化建管模式。今年,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將繼續推行民辦公助建設制、公開公示透明制、定額標準補助制等,著重從兩個方面調動農戶和社會力量的積極性。第一,進一步把項目的知情權、決策權、監督權和管理權“四權”交付于民;第二,通過政府出臺獎補激勵措施和優惠稅收政策,搭建投融資平臺,明晰產權融資,購買水利公共服務等,調動業主和社會參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積極性。
記者:在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的大背景下,我省農田水利改革該從何著手?
冷剛:農田水利是農業與農村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對于四川這樣的工程性缺水地區來說,充足的灌溉水源,是農業豐產、維護糧食安全的保證。因此,在注重建設的前提下,也要通過改革強化管護。
具體來說,要改革項目實施方式,實現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管一體化,完善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建設模式,鼓勵、支持民間資本建設和管理農田水利工程;明晰和移交工程產權,全面開展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并與農村其他產權確權同步推進;創新運行管護模式,建立以“使用者付費”為主,財政補助、水費補充、產業反哺為輔的工程管護經費多元投入機制。
提質:新增節水灌面140萬畝
記者:全省大型灌區中,還有相當比例的灌區依然采取按畝收費的水價體系,今年我省在這一領域會有哪些動作?
冷剛:確實,目前四川大型灌區中僅長葫、武引和都江堰人民渠二處灌區實行計量用水和計量收費,大部分地區還在沿用舊有的按畝收費制度。
今年,西部四川省將結合灌區工程建設,推進用水制度的改革和節水改造,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40萬畝。首先,合理設置配套供水計量設施,完善末級渠系等田間灌排工程體系;其次,在用水管理上,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推行合同供水,終端計量用水;最后,在水費收取上,積極推進水價綜合改革,探索不同規模分檔定價、不同作物分類定價、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等制度,逐步建立科學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