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中水”?
排放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等,經回收處理成可再利用的水就是中水。
成都在保持經濟“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發展態勢、質量效益穩步提升的同時,積極推進生態建設。昨日,成都晚報記者從一季度經濟運行及生態建設專題會上獲悉,接下來,成都將在中心城區率先推進中水利用,到2020年中水回用率達到40%,用于河道環境補水。此外,成都將適時啟動二、三圈層飲用水源重點鎮黑臭水體排查,確保2017年底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率先推進中心城區中水利用
不少發達國家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已經可以把處理后的水作為城市環境生態用水,甚至農業灌溉用水,但國內還鮮有城市進行這樣的嘗試。根據相關部門的監測,成都中水利用效率較低,水資源節約利用方式較為單一。接下來,成都將按照“就近介入,環境補水、水量置換,提升景觀”的原則,率先推進中心城區的中水利用。
目前成都已編制《中心城區中水利用實施方案》,提出2020年中水回用率達到40%,主要用于河道環境補水。此外,在水環境改善方面,成都將適時啟動二、三圈層飲用水源重點鎮黑臭水體排查,確保2017年底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啟動實施繞城景觀提升工程
上月,市建委詳細介紹了總規模187.15平方公里的環城生態區規劃,到2020年,成都將全面建成“六庫八區”湖泊水系。在昨日的會上,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規劃內容,接下來將加快推進青龍湖水庫二期等5個水庫、高新中和濕地三期等7個農田濕地、桂溪生態公園等4個特色園區建設。同時,啟動實施繞城景觀提升工程和環城綠道體系建設,優化提升“山、水、田、林”生態水平,讓市民享有更多的綠色福利。
成都已入圍2016年國家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昨日的會上透露,成都今年將積極完善綜合管廊建設運營模式,確保全年開工建設項目總長達到100公里,明年底前全面完成總長58公里的試點目標,并實現全面投運。此外,在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方面,成都將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國家試點,研究建立主體功能區分、“多規合一”、生態保護紅線等制度,年底全面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都晚報記者白茹 胡科
成都生態建設重點任務進展(截至2016年一季度)
環城生態區
2012年以來,環城生態區實施生態建設項目78個,面積約80平方公里;建成錦城湖、青龍湖一期、白鷺灣濕地、香城濕地等湖泊濕地,初步呈現環中心城85公里長、400米寬的綠色生態景觀濕地。
中水利用
第九污水處理廠建有30萬立方米/日的中水利用工程,用于清水河、肖家河環境用水。第三、四、五、八污水處理廠擴能提標改造項目實現一階段調試運行。
海綿城市
制定了《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技術規定》,將在新建項目中強制推進、嚴格落實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標,并作為土地招拍掛的條件。
綜合管廊
建成或在建金融城、大源組團、新川科技園、博覽城綜合管廊,制定了《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
環境污染防治
今年一季度PM10、PM2.5濃度均值分別下降19.1%、24.5%,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同比增加15天,重污染天數減少13天。力爭李家巖水庫可研報告本月底獲國家發改委批復。
城鄉綠化
建成3個中心城公共綠地;啟動150個幸福美麗新村示范村創建,建成“小組微生”新農村綜合體123個,正推進今年內新啟動100項前期工作。
環保基礎設施
共建成248座污水處理廠,實際日處理能力為302萬立方米,基本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法制保障
近兩年來,共清理排查環保違法排污單位11219家,完成整治8127家,取締“三無”企業3092家,立案查處526家,處理舉報投訴2666件,曝光典型違法排污案件19起。
|